桐乡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备重量轻巧,易于运输,方便安装;采用碳钢、不锈钢防腐结构,耐腐蚀、抗老化,使用寿命长达30年;占地面积少;不受污水量的限制,机动灵活,可单个使用,也可多个联合使用。全自动电气控制系统和设备故障报警系统,不需要专人管理,管理费用小。
投配率是消化池每天投加新鲜污泥体积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百分率,投配率与污泥龄互为倒数。在不计排出消化液的情况下,消化池的固体停留时间与水力停留时间相同,也就是污泥的消化时间。例如污泥投配率为5%时,生污泥在消化池中的停留时间即泥龄为20d,污泥体积投配率为0.05m3/(m3.d)。
投配率高,消化速度慢,可能造成消化池内脂肪酸的积累,使pH值下降,污泥消化不完全,产气量下降,污泥削减量减少。投配率低,污泥消化比较完全,产气率较高,但要求消化池容积足够大,这样会使消化池容积利用率降低、基建费用增高。为保证消化池内微生物的数量与污泥有机物的比率即污泥负荷稳定,污泥的投配率与污泥的含水率也有关系,含水率低的污泥投配率应当适当减小,含水率低时污泥的投配率可以适当加大。
污泥厌氧消化池消化污泥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启动,就是完成厌氧消化污泥即厌氧活性污泥或甲烷菌的培养过程。厌氧消化污泥的培养方法有两种:
(1)逐步培养法:即向厌氧消化池内逐步投入生污泥,使生污泥自行逐渐转化为厌氧消化污泥的方法。此法使活性污泥经历一个由好氧到厌氧的转变过程,加上厌氧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比好氧微生物要低很多,逐步培养过程耗时很长,一般需要6个月到10个月左右才能完成。
(2)接种培养法:即向污泥厌氧消化池内投入总容积10%~30%的厌氧接种污泥的方法。接种污泥一般取自正在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厌氧消化池,当液态消化污泥运输不便时,可使用经过机械脱水的干污泥。在缺乏厌氧消化污泥的地方,可以从坑塘中取腐化的有机底泥,或以人粪、猪粪、牛粪、酒糟或初沉池污泥来作为菌种。将污泥先用水溶化,再用2mm×2mm的滤网过滤除去大块杂质,再进行静置沉淀去掉部分上清液后,将固体浓度为3%~5%的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投入消化池。
污水处理自动加药装置主要配场投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如投加混凝剂、絮凝剂、磷酸盐、氨液、石灰水、水质稳定剂(缓蚀剂)、阻垢剂、液体杀虫剂等。
火电厂作为用水、排水大户,用水占工业总量的20%,实现火电厂废水“零排放”或“近零排放”意义重大,尤其在严重缺水的地区。废水零排放可以提高火电厂用水的复用率,节约发电用水,降低环境污染,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有力执行。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明确对电厂废水提出零排放的要求,电厂传统废水可通过传统成熟的工艺轻易实施各种层次的梯级应用,脱硫废水由于盐浓度高、成分复杂、腐蚀性强,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的资源化处理成为制约火电厂废水零排放的关键环节。随着电力企业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各种零排工艺技术也孕育而生。
桐乡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目前市场上零排的主流工艺还是以长流程的“预处理模块+浓缩模块+结晶模块”为主,也有短流程的“预处理+烟道蒸发或旁路旋转喷雾蒸发”工艺。“预处理+烟道蒸发或旁路旋转喷雾蒸发”工艺流程短,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发电机组的效率和增加后续烟气处理的负担。比如烟道蒸发受锅炉负荷影响明显,容易蒸发不彻底,造成烟道结垢、堵塞影响机组安全,存在烟道腐蚀和积灰等现象;旋转喷雾蒸发要求发电锅炉机组负荷在60%以上,造成烟气的水分增加,影响电袋除尘器、飞灰成分,降低锅炉效率,使供电煤耗增加;短流程零排工艺需要对烟道进行改造。“预处理模块+浓缩模块+结晶模块”工艺流程长,在浓缩模块和结晶模块需要预防结垢问题,但基本不会对发电机组造成影响及进行烟道改造,是独立于发电机组的处理工艺,不会影响发电效率和烟气处理等工艺。采用哪种零排工艺,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不同电厂自身的特点和脱硫废水的水质进行可行性验证来选择合适的脱硫废水零排工艺。不论采用哪种工艺,在蒸发固化之前都可以对脱硫废水进行浓缩减量,从而通过减少结晶和雾化量来降低蒸发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浓缩减量工艺有反渗透、高压反渗透(碟盘式和卷式)、电渗析、多效蒸发、正渗透、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等,不同浓缩工艺都有各自的浓缩极限和优缺点。表1中TDS(TotalDissolved Solids)表示总溶解固体。
还有一种浓缩工艺就是膜蒸馏,在大多数文章中报道了膜蒸馏技术独特的优点,比如由于膜是超疏水材料,不易被污染;操作压力低、预处理简单;脱盐率高,产水品质高,可直接回用;浓缩极限浓度可至饱和态等。也指出膜蒸馏存在的问题,比如能量利用率低、膜通量小和膜污染与膜润湿等问题,对膜蒸馏工程化应用的报道也极少。本文将对已经工程化的膜蒸馏技术的优点和在脱硫废水零排工艺中的合理性应用做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